1)第238章 低息贷款_回到古代做创业导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谭星渊暗自思索着答案。

  因为小农经济下的农民,抗风险能力几乎为0。

  这种风险不单纯来自于天灾。

  同时还有人祸。

  于是谭星渊起身,朝着范承平躬身行礼,毕竟自己所言可能是和范大人刚才说的话进行了一些否定。

  于是说道:“范大人所言极是,但不完全是。农民失地不单纯是天灾,还有人祸,比如各地的苛捐杂税,家中有人得病,儿子娶亲。只要农名需要钱,却不得不借高利贷的时候,最终的结果就是卖地。”

  范大人点点头,表示谭星渊所言极是。

  长公主闭目想了想。

  谭星渊说的很有道理,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辈子顺风顺水,农民只要遇到用钱的事情,只有借钱。

  而高利贷又特别愿意借钱给农民,毕竟农民有地,还不起钱,就拿地来抵债。

  长公主此时又陷入了绝望之中。

  无奈问道:“谭卿,如你所说,该当如何呢?”

  谭星渊早已有了对策,于是说道:“下官不才,倒有两策。其一,尽量减少农民的税。”

  听闻此言,长公主默默不语。

  范承平在一旁提醒道:“谭大人,你有所不知,每年朝廷的赋税中十之七八来自于农名纳税,若是减免农业税,朝廷财政必然难以为继。”

  谭星渊不急不慢的说道:“若是鼓励民间发展工商业,以此增加商业税,那么就可以减少对农业税的依赖。”

  范承平摇摇头,说道:“如今工商税规模不大,而且都被转运司衙门把持着。”

  谭星渊自然知晓,转运司靠着物流,把持着商业税。

  此时也难以在商业税上做文章。

  不过一策不行,还有一策。

  于是谭星渊接着说道:“若是为各地农民提供低息贷款,是不是就可以减少农民因为高利贷而破产的情况了?”

  范承平此时听出一点门道,于是说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

  于是谭星渊继续解释道:“如今大肃朝的高利贷利息基本上维持在一年十二分以上。”

  以一两银子为例,借一年之后的利息就高达一两二钱银子。

  还有一些过分的,利息更高的离谱,那种高利贷的目标就是希望借款人还不起钱,然后拿走借款人抵押物。

  比如此前慧儿嫂子,曾经向高低眉借款,利息就高达一年1200%。

  那高低眉的目的,就是希望慧儿嫂子还不起钱,那么就可以把把慧儿嫂子卖进青楼了。

  谭星渊继续说道:“若是把利息定在一年两分利息上,那么农民负担减少,必然减少土地兼并的情况,而且借给农民的钱,都有土地作为抵押,不必担心风险,而且还能有两成收益,岂不是共赢?”

  当然了,谭星渊这个法子是剽窃了宋代王安石的青苗法。

  只是当时的青苗法,最后被各级官府以各种目的,强行摊派给农名,使得农民无形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p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