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856章 议事院_南明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相比于留在王京处理政务,高义欢其实更加喜欢战争。

  虽说战争很危险,但政务对他来说,实在太过枯燥,不及战争那么刺激,那么有快感。

  让他每日坐在书桌上,看大半天的奏疏,着实让他感到难受。

  回到王京半个多月,高义欢便有些厌烦了这份工作,有时候他都会怀疑,是不是内阁故意增加奏疏的数目,让他被政务压垮,失去耐心,最后放权内阁。

  这并不怪高义欢有这种想法,而是他明显感觉到,需要他处理的奏疏,比以前多了许多。

  不过这并不是内阁故意为之,而是大魏的版图扩张,要处理的事情自然也会增长。

  回到王京一个月后,高义欢便下旨,抽调六科给事中,以及都察院,大理寺,五军都督府的官员,脱离本部事务,组建议事院,代替司礼监来帮助高义欢处理政务。

  议事院的人数暂时不设上线,不过目前大概只招十三人,今后高义欢准备从各行业,各地方也召些人进入。

  这些人品级都不高,初步定为五品,但必须要精通一部事务。这样他们既不会限制内阁发挥,也不会对政务不了解。

  在高义欢的构思中,内阁依然行使建议的权利,拿出对各种事务处理的建议和对国事的解决方案,而议事院则代替高义欢行使批红用印的权利,将他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。

  这样一来,内阁有建议权,采不采纳,则在议事院,内阁的权利被牵制,而议事院虽有同意内阁方案的权利,但是却没有建议的权利,每个方案都出自内阁,便也不能干涉行政。

  不过从以前的教训来看,议事院更接近高义欢,最后议事院极有可能架空内阁,而一旦建议的权利和同意的权利合为一体,必然会威胁他,这也并非高义欢所愿。

  因此他又提出,内阁提出的方案,连续被否三次,内阁可以直接将奏疏交给高义欢,这样就可以避免议事院蒙蔽他,将内阁的奏疏隐瞒下来。

  司礼监的强大,在于只要他们愿意,大臣的奏章完全到不了皇帝手中,而议事院不是皇帝内臣,机构不设在王宫内,便就不能封闭高义欢了解外部的渠道,高义欢同样防着他们。

  在议事院中,秉笔和掌印的权利也将被限制,一般任期三年,内阁送上来的奏疏,议事院众人表决,赞同和否决后,有秉笔记录,掌印用印。

  这种构想下,议事院的人越多,权利越分散,便能给内阁一个好的施政环境,而国家的治理主要还是看内阁。

  明朝的内阁制度,在此时其实已经是相当先进,眼下争霸为主,这套制度完全够用,目前高义欢并不打算做太大的改变,以免朝局动荡。

  对于议事院,内阁的态度肯定是比较警惕,像是被带上一副枷锁,不过毕竟不是司礼监,所以并未有什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p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